日前,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副司長鐘斌出席發布會,并向媒體介紹了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有關情況。
針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的現實,按照“打基礎、建體系、守底線、控風險”的思路,依據《土壤污染防治法》,扎實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在打基礎、建體系方面:
一是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二是扎實推進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的主體工作已經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預計到2020年底完成);三是推動健全土壤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及支撐體系(提及建立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平臺,已于12月26日舉辦該平臺的上線啟動儀式);四是推進7個先行區建設和200余個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與風險管控試點示范項目實施。
○在守底線、控風險方面:
一是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二是完善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范人居環境風險;三是完善工礦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監管。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建設,保護好土壤環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
根據土壤生態環境司資料顯示,造成我國土壤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固廢;二是農業生產活動如污水灌溉化肥農藥和農膜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等。
一般而言,土壤污染具有以下特點:
具有隱蔽性和滯后性。土壤污染往往要通過土壤樣品分析、 農作物檢測,甚至人畜健康的影響研究才能確定。土壤污染從產生到發現危害通常時間較長。
具有累積性。污染物質在土壤中不易擴散和稀釋,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斷積累。
具有不均勻性。由于土壤性質差異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遷移慢,導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勻,空間變異性較大。
具有難治理性。總體來說,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
正是因為土壤污染具有上述幾大特點,治理任務仍很艱巨,需要社會各界人士擰成一股繩,共同為守護凈土出一份力。
作為上海市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企業,上海泰緣生物始終關注環境修復與生態保護問題, 倡導安全高效的土壤修復技術。
基于在產品體系中生成硫酸自由基和羥自由基的高級氧化技術,通過具有超強氧化能力的羥基自由基或硫酸自由基氧化降解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破壞有毒有機物的結構,使其從土壤或地下水中去除,或轉為無毒、低毒物質,使污染場地得以治理和修復,實現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復或異位修復。
可適用于有機溶劑、苯系物、石油烴類、有機氯農藥、二噁英等污染場地的修復,具有施工簡便、污染去除率高、工期短、成本低等優點。
還首倡“高級氧化解毒+綠色抑菌+調節補充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有益微生物”的名貴中草藥土壤修復產品和技術模式,是目前國內能有效解決人參拋荒土修復問題的成功模式。
針對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土壤,泰緣引進“生物蚯蚓”技術,以具有重金屬吸附能力的高品質活化沸石顆粒為基礎,通過條形帶狀包裝,成排分布于受污染的土壤中。然后通過飲水灌溉,適度調節pH,使重金屬逐漸吸附于“生物蚯蚓”上,吸附飽和后取出。
“整合一切有效資源,解決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是上海泰緣一往無前努力向上的不竭動力。2017年著力開展河南葉縣**扶貧項目,利用秸稈深加工生產抗旱保墑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和生物絮團。
可廣泛用于拋荒土、礦區土壤、鹽堿地、沙漠化土壤修復以及農田修復和增肥等;還可有效解決秸稈焚燒和現有秸稈還田利用率低、水土污染大,以及帶來的病蟲害問題和農藥濫用造成的食品安全等問題。